心理夜话三八节专题《妈妈,辛苦了》
编号 | 2019012814 | 服务区域 | 东城街道 |
服务地点 |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 | 所属团体 | 东营一道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魏* | 联系电话 | 1555382**** 0546-820**** |
服务时长 | 2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9-03-08 19:00:00 至 2019-03-08 21:00:00 |
时间:2019年3月8日19:00-21:00 地点: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演播室 服务成员:张丽,张义萍,魏新花 服务内容:今天是“3.8”妇女节,张丽和张义萍老师在为大家讲解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目前妈妈在家庭中的现状以及妈妈如何关爱自己,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解答了网友提出的三个问题。 一、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教师。”在孩子的一生中,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虽然我们一直呼吁父亲可以担当父亲的责任,但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母亲,因为在孩子的一生中,生育他的是母亲,养育他的更多的也是母亲,尤其生命的前六年,很多孩子都是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父亲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慧,母亲却掌握着孩子的性格,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知道的一些伟大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源于自己的母亲。爱迪生、乔治·华盛顿、孟母三迁、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刺字,古代四大贤母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如今读来,那种舐犊情深和正气秉然的母爱仍令人感动不已。 有人曾经说过:“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一个母亲的三观,的的确确陶染着家庭及子女。喜欢读史的人可能会察觉,每一位成就卓着的人身后,几乎都有一位聪慧、有见地、三观正确的母亲。母亲的爱,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亲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作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的三观是子女三观的来源。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乐观、有见地和三观极正的母亲,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报,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气。 南怀瑾曾谈到:“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二、目前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状况 影响亲子关系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妈妈焦虑 在心理学中,情绪稳定是指妈妈可以自由感受事情发生时的情绪,无论多好多坏,自己都能将情绪调节到相对平稳的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并不是说妈妈必须要一直高兴,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是要控制住强烈的情绪。否则,她的关注点就会在自己身上,自然也就无法观察孩子的需要,理解他的感受。 情在中国,妈妈们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情绪问题是焦虑。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祖辈受过很多心理创伤,包括:战争、饥荒、疾病、亲人的去世、被忽视……这些创伤给一个家族打上了精神烙印,代际传承一直传到了这一代。焦虑的妈妈可能从小就没有或者极度缺乏积极的母爱体验和家庭温暖,没有安全感,经常处于担忧之中。另一方面,有了孩子,她又会想:“我小时候没体会过的母爱,我要给我的孩子!”这种补偿心理,让焦虑的妈妈不顾孩子的需要,对他过度满足。 另外,妈妈自身也要反省、成长,接纳自己的情绪,尝试在自己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中寻找平衡点。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孩子。乘坐飞机时,空姐都会告诉我们: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先给自己戴上氧气罩,再帮助孩子戴氧气罩。因为,如果先给孩子戴,妈妈缺氧死了,孩子最后还是活不成。所以,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拥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兴趣爱好、爱的对象,从万千世界里汲取精神营养。妈妈的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内心就会拥有更多的爱,才有能力爱孩子。 负面情绪之二:忌妒 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很多孩子在小时候被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为了重新获取安全感,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会本能地依恋奶奶。可是,当看见孩子跟奶奶更亲近时,很多妈妈会产生忌妒的情绪,导致对孩子的过分挑剔与控制。 妈妈除了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外,也要真诚地感谢婆婆所做出的贡献。无论孩子被抚养成什么样,婆婆都非常辛苦。在被抚养的过程中,“奶奶”已经在心理上成为孩子的“ 妈妈”。所以, 当奶奶被否定和指责时,孩子才会这么痛苦和混乱。此时,尊重和肯定婆婆的付出,就是妈妈对女儿最好的爱。 负面情绪之三:无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有些妈妈玩手机不管孩子,或者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到老人、保姆身上。她们被扣上不懂事、没有责任心的帽子:“你怎么这么狠心,孩子哭成这样也不管?” 需要区分的是,其中有些妈妈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因为自己在婴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内心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助感,被孩子激发起自己的创伤后,就陷入了无助的情绪之中。在孩子大哭时,她们的心里其实已经翻江倒海,但是觉得自己做不好,所以就装作没有听到孩子的需要,假装这件事情没有发生。看手机只是为了平复情绪,如果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她们看手机时烦躁不安,不停地刷屏。 负面情绪之四:冷漠 妈妈的冷漠,也可能是因为有心理创伤。在婴儿期,孩子渴望一种全能感:我饿的时候,你就一定要马上过来,满足我的需要;我吃饱了,我想睡了,我不需要被你打扰的时候,你就要离开。他一定先要体会这种全能感,而后慢慢才会意识到,原来妈妈不是对我完全言听计从的,才能学会妥协。冷漠的妈妈不关注别人,没有能力立刻响应孩子的需要。比如,明知道孩子饿了,可她就是不过去。那么,孩子想要去控制别人的渴望就会加强。长大后,他会希望所有人都听他的,甚至养成控制型人格。 另外,因为缺乏同理心,冷漠的妈妈很难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希望妈妈去安慰他,冷漠的妈妈的反应往往是:“这有什么啊?为了这点儿小事你就哭?”没有理解,她自然也很难传递给孩子爱与支持。需要强调的是,我列举妈妈的情绪问题,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只要是人都有情绪,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指责、批评妈妈,更不要给妈妈贴标签。我们一定要看到她们的困难,看到她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如何关爱自己,影响家庭环境 爸爸提供好环境,妈妈才会情绪稳定 爸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的稳定。环境稳定了,妈妈的情绪才会更稳定,孩子就能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在婆媳之间起到调和与缓冲作用 婆媳矛盾是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很多男人在面对婆媳大战时,觉得自己应对不了,就选择逃跑;或者认为“妈是亲生的,媳妇可以换”,一味地偏帮母亲,指责妻子。其实,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是家庭稳定的基石,两口子要一条心。婆媳发生矛盾时,妻子有很多情绪。如果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妻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这时候,男人要表现出力量,很稳地站在家里,在婆媳之间起到调和与缓冲的作用。 妈妈也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有情绪时,可以逛街、找闺密聊天、听音乐、做运动等,用合理的渠道发泄、舒缓情绪。这样,情绪不会像条件反射似的爆发,而是更有弹性和灵活性,更适合当下的处境,这就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另外,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集中爆发出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强迫、厌食症,以及人格障碍倾向。妈妈可以把孩子的问题作为改变自己的契机,和孩子一起系统接受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现自我成长。 母亲对孩子性格和未来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我们自己知道的事情。为了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建议妈妈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对自己的孩子放手。慈母严父是我们经常说的话,这话确实有道理,女人天生就是人性的教育者,因为女人柔弱,善良,情感丰富,这是女人的优点,但是女人这些优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就成了缺点。很多母亲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什么都不让孩子做。结果养出了一批身体不好,能力不好的废品孩子。对于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在学校,家里,多交给他们点任务,孩子做了不但锻炼了体魄还增加了做事的能力。 第二点:做孩子的榜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的训导,更是身体力行的,像无声无息的口令,指挥着孩子。你给孩子制定了规则,你说这个不能做,那个做了不好,但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致,就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虚伪。而小孩子也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你若言行不一致,他就会戳破这些谎言。这种口是心扉的说教毫无价值。在极坏的榜样面前,任何劝告都无济于事的。一个母亲,需要记住自己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孩子幼年的时候。 第三点:母亲要有积极的归因风格。现在很多孩子,动不动就郁闷,不开心,要不然不想活了,归根结底是母亲就比较悲观,看事情的时候就比较消极,自己都不开心,怎么让孩子开心。所以我们自己需要积极起来,让自己看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用肯定语说话,在解释问题的时候,多找一些暂时的,可以改变的原因。比如有的妈妈不擅长做饭。如果她自己的解释是“我对做饭没有天分”这就是消极的,但是换个想法“我做这道菜差点火候”这就是积极的。母亲有积极的归因,自然会影响孩子。妈妈积极了,孩子怎么会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