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中山社区读书会《父母效能训练》第九期
编号 2016010895 服务区域
服务地点 二楼党建室 所属团体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和而不同心理志愿服务队
联系人 朱* 联系电话 1386473**** 1386473****
服务时长 2小时 活动日期 2017-03-15 19:00:00 至 2017-03-15 21:00:37
活动详情

2017年3月15日,《父母效能训练》读书会进行,本次读书会由张秋香老师带领,生焕梅老师辅助,共同阅读了第3章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接受性语言的第二部分《接受性语言必须表达到位》。一位父母对一个孩子感到接受是一件事,让这种接受被孩子感知则是另一件事。除非父母的接受感能够传达到孩子那里,否则就对他毫无影响。父母必须学会如何表明他的接受感才能使孩子有所感知。看到这段话,你是否有这样的念头蹦出来:嘿,接受还需要表达么?!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发出不接受的信息,而把可接受的状态视为理所当然?或者,我们认为,对方应该知道我们是接受的?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确定的信息,一个确认,是如此地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技巧。大多数父母倾向于把接受视为一种被动的东西——一种心情、态度和感受。的确,接受感是来自内心的,但是要想成为一种影响他人的有效力量,它必须被积极地传达或表明。我永远也无法确知自己得到了另一个人的接受,除非他用某种积极的方式表明了这种接受。作为帮助者,专业的心理咨询者或心理医生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向患者表达接受感的能力,他们花费了多年时间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沟通习惯来实现这种态度。通过正规训练和长期的经验,专业心理咨询者获得了表达接受感的特别技能。他们了解到,他们的话语对于自己能否对患者起到帮助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谈话可以治愈疾病,谈话可以促成建设性的转变。但它必须是正确的。心理医生通过谈话就能治愈某些身心疾病,因为这种谈话,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接受感。海燕会反复跟大家强调,这种接受感,必须是——来自内心!如果内心是不接受的,又想要通过接受的方式去积极影响对方,我们不是通过表里不一的表达“接受性语言”,而是首先要去检视和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怎样与孩子谈话决定着他们对孩子会有所帮助还是适得其反。高效能的父母,与高效能的心理咨询者一样,必须学会如何表达他的接受感,并获得同样的沟通技巧。我们课堂上的父母们怀疑地问:“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能学会专业心理咨询者的技巧吗?"30年前,我们会说:“不能”。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已经证明,大多数父母是有可能学会如何成为孩子的高效能的帮助者。我们现在已经得知,心理学知识或对人的知性了解并不是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咨询者的必备条件。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建设性”的方式与人谈话。心理学家把这称作“治疗性的沟通”,意即某些特定类型的信息会产生“治疗”作用或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这些信息能使人们产生更好的感觉,鼓励他们开口说话,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心,减少威胁或恐惧,促进成长与建设性的转变。“治疗性沟通”的功效显著,大多数父母都可以学会!其他类型的谈话是“非治疗性”或破坏性的。这些信息容易使人认为自己受到了评判或感到内疚;它们使人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对人产生威胁,令人感到自卑,使人以维持原样来进行更加坚固的防卫,从而阻碍了成长和建设性的转变。极少数父母能够凭直觉掌握这种治疗技巧并因此成为具有此种“天赋”的人,大多数父母不得不经历一个过程,首先忘掉他们的破坏性沟通方法,然后再学习更具有建设性的方法。这意味着,父母们必须首先将他们典型的沟通习惯进行曝光,以便使自己看到他们的谈话方式是多么具有破坏性或非治疗性。然后,他们需要学习一些回应孩子的新方法。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常常使用的沟通方法多是属于“破坏性的”,我们常常会急于想要了解,“建设性的”谈话方式是怎样的,把目光直盯着“正确的”方式,试图尽快地改变自己,而忽视了对旧模式的了解和检视。事实上,这些旧模式,不会这么快就被甩掉,它们会跟随我们很多年,甚至一辈子,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和熟悉(这里特指有意识的熟悉,而非不知不觉的熟悉,用了这么多年的模式,我们自然很熟练,但那完全是下意识的!)旧模式,在它们跳出来的时候,能够及时认出,并绕开它们。

活动相册
参加志愿者(2人)
张*
2小时
d*
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