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垦利康居读书会 第六期
编号 2016015220 服务区域
服务地点 垦利康居社区四楼会议室 所属团体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和而不同心理志愿服务队
联系人 李* 联系电话 1305466**** 1305466****
服务时长 2小时 活动日期 2017-03-22 19:00:00 至 2017-03-23 21:00:00
活动详情

亲爱的家人们,本周三我们将学习曾奇峰老师与中德导师shcultz,hermann国际精神分析师的对话。对话一《国际分析师眼中的自我体验》。为什么要做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要做多少次?自我体验对专业提升帮助有多大?随后,进入第二模拟咨询环节。 学习过程:晚上李增祥老师带领,朱蓉、周小芳老师助教。一起学习曾奇峰老师与中德教授赫尔曼的对话。主要讲的是精神分析师的自我体验的重要性。通过赫尔曼教授第一个女导师400次、第二个男性导师1000次、第三次团体自我体验三个阶段的自我体验和收获。作为精神分析师要有充分的接纳、中立的态度对待来访者。随后进入咨询模拟第二环节,王春花老师当咨询师,李红伟老师当来访者,两位老师模拟到十分钟时又换了一位赵淑娟老师当咨询师,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最后大家共同分享假如我是咨询师的话,在某些时候我会如何做。 学习分享一:通过国际精神分析师眼中的自我体验一部分的学习,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精神分析师自我体验有多重要。郝尔曼教授反复提到从病人那里可以学到最多最好的东西,这就是自我体验,就是从实践中不断成长自己。再就是在自我体验中要充分理解认同和反认同,认同就是榜样的力量,吸收认同的,优化不认同的,亲其师,信其道,去其糟粕,吸取精华。还认识到,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在维护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学会看到每个病人在他身后无形的呈现着他的家庭,所以病人需要在家庭背景中被看待。1对1 咨询,我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方式的咨询,前期我也曾经预设了很多的提问方式,但真正和李老师开始这种咨访关系时,我觉得应该在做到用心感受、积极接纳、设身处地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捕捉来访者想要反映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情绪化上的点,但是由于自己感受着她的感受,觉得和自己的处事模式一模一样,自己又非常认同自己的模式,来访者说的后顾之忧、羡慕、退回家庭中的安全感等等我都感同身受。当时就没有提取到情绪化背后无形的东西。然后听了大家的分析,才突然顿悟,在咨访关系中提问的重要性。所以非常感谢我们这个团队给我们提供相互督导的机会。 学习分享二:昨天晚上学习的一点感悟: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自我的体验之中,不断将自己进行倾听、接纳、理解、尊重、包容等抱持性的环境下进行不断的体验觉察,逐渐地放空自己,人在形不在,无所不在,时刻陪伴的状态下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在一对一的咨询之中,要不断的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和感受求助者的感受和情绪的波动以及肢体语言的变化,自然流淌的共情下不断打开自我,释放自我,自愈自我。最高的境界就是在这个抱持性的环境下进行共情的陪伴,让需要进行自然的流露,顺其自然的疗愈。不断不能进行咨询前的预设,也不能让自己的感受被激发,让陪伴变成配合,自己的情结一旦被勾引,咨访关系就会被打破,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扰动,关注自己的移情和反移情,抽离自己的第三只眼,时刻关注咨访的进程,边陪伴边成长。

活动相册
参加志愿者(3人)
z*
2小时
心*
2小时
含*
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