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东营阳光爱心协会第二期期走访贫困生活动总结
编号 | 2016016141 | 服务区域 | |
服务地点 | 垦利县胜坨镇 | 所属团体 | 东营阳光爱心协会 |
联系人 | 郭* | 联系电话 | 1531503**** 1531503**** |
服务时长 | 5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6-03-05 12:30:00 至 2016-03-05 17:30:00 |
2016年3月5日(星期六下午),12:00分郭兴旺、清歌、崔文刚就提前20分钟到了集合地点,天再冷也阻挡不了我们志愿者的热情。人到齐后,郭兴旺简单介绍了我们今天要去的三个家庭及路线,第一站—垦利胜坨,这个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爸爸、妈妈都是残疾人,这是一个本应很幸福的三口之家。1、第一印象:8岁男孩,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奶奶外出购物返家时,在楼道相遇。2、初步观察腼腆,内向,交流过程中较配合,虽然父母情况比较特殊,孩子生活还是得到了很多亲人的关注,眼光清澈,不躲避,肢体接触开始紧张,后来放松了。3、自述:喜欢TFboys,经常中午或者晚上用手机听歌;学校生活中喜欢语文老师,喜欢皮球,妈妈会经常来看望;谈及奖状时孩子很开心,呈现出细节化。4、家庭环境观察:家境尚可,住楼房,电视柜上摆放奶奶家的全家福,接近30人左右。墙壁上张贴着张忠哲的奖状,身上穿着姑姑过年买的新衣服。奶奶能对家庭情况和孩子的妈妈有着理解,能够接纳现状,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利。 5、交流意图:初步了解孩子的性格,发现孩子的优势,植入自信的种子我们详细记录了他们家庭的情况,工友们心里比较沉重的上了车前往第二站。 第二个家庭是在垦利胜坨镇化肥厂,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孩子父亲母亲离婚,那时候孩子非常小,妈妈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孩子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哥哥也长期吃着药。我们问到孩子在学校一周费用时妈妈说,一周给50元,我们问够用吗?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含着泪说:“孩子说有时候吃不饱”,听到妈妈话,我们五个心里像打翻了醋,真的很需要社会上的有爱心的单位,有爱心的人多来帮助这样的孩子。我们志愿者需要认认真真去做好每一件事情。1、 第一印象:女儿写作业中,虽然偶尔参与我和她哥哥的谈话中,能一直保持专注的状态,对自己作业质量比较严格,字迹清秀,没有我常见的一年级孩子的稚嫩,不知道之前的教育经历,女孩课桌上方张贴着今年的三好学生奖状,对哥哥有着很多的了解;男孩子17岁,不知道年级,不知道是否有过专科医院检查后的结论。 2、交流对象重点是男孩子,感觉到他的内心有很多的压抑和愤怒,谈话关系建立的比较信任,孩子能敞开心扉谈生活中的经历。自诉像火山一样要爆发,主要有来自对同学们欺凌的不满,对家境的无奈等。谈及学校孩子的欺负时,能看到自己的应对方法(遗忘症、小强的比喻、休克、皮糙肉厚、骑自行车、去姥姥家、看漫画书等),有着不同于此年龄孩子的理智和判断,有着很强大的包容和接纳的胸怀;比较隐忍。当被问到:“一定受到过很多委屈时”,有哽咽,眼眶红润,快速转移话题,因为不被理解,很少有沟通的对象,孤独而敏感,能细致的观察到妈妈清绪的变化并给予安慰,在陪伴妹妹写作业时,虽然口头上有着抱怨,实际行动一直给予支持,有责任心,对妈妈和妹妹有着深深的爱。第三个家庭是在垦利胜坨镇,这个家庭也比较特殊,也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1、第一印象:8岁男孩,警觉性高,自尊心强。 2、观察: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家境不好,周围缺少玩伴。对于肢体接触不抵触,不回避。思路清晰,有问必答,言语简洁,多以点头回应。谈到家里养的狗狗时,有着孩童的天真的笑脸。本着对家庭贫困学生负责,将助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学生手中的原则,我们完成了此次走访调查任务。通过此次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我们受到很大的震撼,一些家庭的贫困程度超出大家的想象,看到有些家长坚强的面孔红红的眼睛,大家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参加此次活动的工友:清歌、绝缘、郭兴旺、程金金、崔文刚、韩中敏活动组织者:郭兴旺活动总结:程金金工时: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