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东营广播电台青少年节目2016年8月13日
编号 | 2017001722 | 服务区域 | 东城街道 |
服务地点 | 东营人民广播电视台 | 所属团体 |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和而不同心理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朱* | 联系电话 | 1386473**** |
服务时长 | 1.4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6-08-13 09:30:00 至 2016-08-13 10:50:00 |
2016年8月13日,崔伟、朱清林参加东营广播电台青少年节目《父亲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 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父亲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往的问题上。“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妈妈抚养长大,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向父亲请教问题,很少有父亲象母亲那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给孩子。可能稍微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父亲是很粗糙的,但是这样做却推动孩子动脑筋,这样的知识传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再就是一个出气阀的作用。妈妈气量大的也有,但多数好象是爸爸气量比较大,能起到宣泄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 专家认为“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工作环境后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但是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比如说勇气、发展、风险,甚至于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