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银发关爱—油城义工大王社区农村幸福院志愿服务活动(第4期)
编号 | 2020003296 | 服务区域 | 董集镇 |
服务地点 | 垦利区董集镇大王 | 所属团体 | 东营油城义工爱心协会 |
联系人 | 赖* | 联系电话 | 1378076**** 1378076**** |
服务时长 | 3.2小时 | 活动日期 | 2020-01-18 08:20:00 至 2020-01-18 11:30:00 |
新时代文明实践银发关爱—油城义工大王社区农村幸福院志愿服务活动(第4期) 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今天是我第一次参与油城义工组织的活动。像往常参与敬老院的活动一样按时抵达敬老院。今天我们油城义工团队的志愿者们冒着严寒来到了垦利大王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理发,陪老人聊聊天,为老人送去关心和祝福。到了敬老院我们就开始分工:孩子们自己准备节目,一会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大人们也都准备好一齐到厨房包水饺。来到厨房志愿者们都井井有条的忙起来,有扒包头菜的,有准备菜板的,不一会就把面和馅弄好了,弄好以后大家开始包水饺,个个动作熟练,干得很起劲。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想借此机会也让老人们感受到年味儿体验到过年的温暖。饺子包完后我们又去看望了老人,给老人送去了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因此,贴春联、换门神,成为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送完对联以后,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的表演开始了,先后表演了6-7个节目。得到了老人们的夸奖。我们的理发师也很认真,一个人在这里给老人理发,我在这里为她点赞。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在以后的公益之路更有信心,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感谢今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孙玲玲,张睿妤,张双双,张圣泽,丁莉梅、王树瑞,王皓磊,赵浩宇,郭雅琪,赵瑞芳,胡玉峰,赖彩玲,刘小雅,刘宇贺,刘立娜,商连营,商建英,商世蕊,郑宇鑫。 其中:张双双,张圣泽,丁莉梅、王树瑞,赵浩宇,郭雅琪,刘立娜、刘宇贺等8人未加入团队。 活动出车人:商连营工时象征性加1小时 注:活动负责人负责活动前招募、对接,活动后负责清点志愿者马甲、会旗以及当次活动影像资料和文档的收集和整理,工时象征性记录1小时。 本次活动负责人赖彩玲,活动总结郑宇鑫,爱心车辆提供商连营,工时象征性各+1小时。 油城义工爱心协会QQ群:533952736 油城义工高中学生社会实践QQ群:611821005 油城义工中小学生活动QQ群:957024300 油城义工期待您的爱心参与!也期待更多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社会实践,历练成长! 感谢您参加活动东营油城义工因为有您的参与更精彩! 刘志红提报活动,工时象征性计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