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饺子暖人心、红色网格进万家志愿活动
编号 | 2020005855 | 服务区域 | 东城街道 |
服务地点 | 辉煌庄园29号楼 | 所属团体 | 东城街道明月社区红丝带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蔺* | 联系电话 | 1860646**** 823**** |
服务时长 | 4小时 | 活动日期 | 2020-01-17 08:00:00 至 2020-01-17 12:00:00 |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辉煌庄园小区居住着一位拥有73年党龄的老党员——90岁的孙立荣老人。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因为工作突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月17日上午8点,辉煌网格管理员和志愿者们一早带着面粉、食用油和水饺馅等来到老党员孙立荣家。大家分工明确,有人摘菜、和面;有人张贴对联;有人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家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辉煌党支部党建管理员蔺桂玲说:“孙立荣老人是1947年入党,已经有73年的党龄了。她平常都积极各项参与党组织活动。2019年夏天,她不慎摔了一跤,我们就来到她家,送党课进家门,这样既方便党性观念强的老党员学习党的知识,提高党性修养,又让社区党员感受新形式下的党课讲述给党员带来的收获。” 在和老人的聊天中,得知孙立荣1930年3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亲常年辗转在寿光侯镇附近逃荒要饭。在十五岁那年,她的叔叔在攻打央洼的战斗中牺牲了,年仅三十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回到家乡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成为妇救会成员,并于十七岁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来孙立荣家陪她过小年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中还有一位小学生,“学校放假了,我跟着妈妈来孙奶奶家一起过节,帮着干点活,其实最主要的是来学习学习,听我妈妈说孙奶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入党了,她们老一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生们去学习的地方。” 住在孙立荣楼上的刘玉泉说,他上下楼经过孙立荣家门口时,只要他能搭把手的活,比如扔垃圾,家里小电器维修等等顺手就干了。“我们不仅仅是邻居,以前还都是同事,多年来相处的都很好,孙大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玉泉边煮着水饺边说。 孙立荣平时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就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自己拨打电话很熟练,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很亲切。 大家齐上阵,热腾腾的水饺很快就出锅了,有韭菜鸡蛋馅和白菜肉馅的。第一份水饺端到了孙立荣面前,她吃完一个水饺后,跟大家说:“都一起吃吧,别忙活了,你们来这里过年,我太高兴了。”大家吃完水饺后,孙立荣给大家讲述了很多她以前的故事。她曾经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妇女开展拥军支前,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她带头加班加点,她曾利用六个晚上的时间,织完了九丈老粗布,赶制成军服,连同自己平常都舍不得穿的两套干净衣服,一起捐给了前方将士。还记得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一个废弃的厕所里埋有四缸银元,她马上报告了组织,将这些银元全部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后来,她和丈夫都被安排在织布厂工作,因为精兵简政的需要,组织要求两个人在这个厂里的,必须回去一个。由于她们两个表现一直积极,组织上说他两个都可以住下。她和丈夫商量,“我们都是党员,不能关键时候掉了链子我没有文化,你有文化,厂里更需要你这样的人。”就这样,她自己坚持回村,重新成为了一名农民。2003年,她老伴因病去世了。 说起过去,老人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咱是一名党员,上级让咱干啥咱就干啥,绝对服从。遇上什么事情,咱都要带头啊!你看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咱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我都90岁的人了,政府给我的补助也很多,根本花不完。我现在眼不花,耳不聋,牙齿也没掉,真的非常感谢党和国家。” 谈到现在的生活,老人的眼里洋溢着幸福、满足的光芒。“孩子们虽然参加工作了,但在我面前,还没有一个敢浪费粮食的。习惯了,馒头不吃了,剩下一口也不能给我扔了,稀饭剩下的也不能给随便倒了,留下总有用处。我年龄大了,不能为党、为国再做贡献了,可我节约粮食,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也算是我的一份奉献吧! 孙立荣不断地嘱咐大家:“你们都年轻,你们都生在了好时候,一定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中午12点陪老人吃完饭大家七手八脚整理餐桌、洗锅刷碗之后方才离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任小杰 组织活动王婷婷+1小时 文字编辑齐鲁晚报记者任小杰 提交上传蔺桂玲+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