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20210717东营市红柽柳公益助力“欢乐黄河口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第3期
编号 2021034945 服务区域 东城街道
服务地点 清风湖北门 所属团体 东营市红柽柳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人 田* 联系电话 1318199****
服务时长 3.2小时 活动日期 2021-07-17 18:20:00 至 2021-07-17 21:30:00
活动详情

2021年7月17日晚18:20,“喜迎百年华诞 奋进新时代征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庆祝建党百年专场文艺晚会,在清风湖北门广场举行。为了保障节目顺利进行、维持现场秩序,东营市红柽柳的志愿者们早早的来到了演出现场。 田爱珍作为本次活动组长,活动开始前组织大家签到、发放马甲、照合影。她首先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要求,并给大家明确分工:田爱珍负责流动指挥和现场调度,确保服务现场的秩序,并拍照为志愿者们留下美好瞬间;志愿者郭向林、吕景林、韩博成负责舞台东侧,保障演员上、下舞台的安全及搬运道具;刘国明、刘玉峰负责舞台西侧,确保观众不乱登舞台;其它志愿者分列观众席两侧和后面维持现场秩序。任务分配完成后,大家集中摆放座椅,使之整齐划一,静等演出开始,观众莅临现场观看。 今天晚上主要是戏曲(吕剧)专场,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17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其早期主要流行于乡村集镇,后逐渐在济南等城市兴起。当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成立。吕剧发源地是原广饶县牛庄镇时家村,曾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吕剧艺术之乡”。吕剧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最能代表山东风格,这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广泛共识。不过,吕剧作为戏剧形式,1987年7月归属东营区时殿元和崔心悦、谭明伦等人从京剧、五音戏的表演中受到启发,第一次将琴书中的《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当地群众称之为”驴戏“,而演员自称为”化妆扬琴“。和坠琴,主要曲调是”凤阳歌“,后来发展成了”四平“这一板式,又增添了”二板“等。2008年,东营区牛庄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吕剧)之乡“荣誉称号。因此,吕剧的家乡再次唱起人们耳熟能能享的吕剧,显得格外亲切入耳。 19:30专场晚会准时开始,首先由专业演员演唱了吕剧《江姐》选段表演者以优美圆润的唱腔,唱出了共产党员江姐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建党百年唱出了美妙的音符。其二由专业吕剧演员演唱了新编、自编现代吕剧:垃圾分类篇,演唱者根据当前形势垃圾分类的故事,向市民宣传分类的方法、意义,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做垃圾分类工作的践行者。第三演唱了现代吕剧《认婆婆》,展现了儿媳孝顺的新型婆媳关系,教育意义极其深刻。最后演唱了传统吕剧《借年》选段,四个节目精彩纷呈,观众席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21:20分晚会结束,现场观众和演员们共同为伟大的党、传大的祖国取得的辉煌成绩而欢欣鼓舞。演出结束后志愿者们将座椅摞起来,放回原处,并把场地打扫干净。21:30大家签退,上交马甲,圆满完成了这次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在红柽柳,愿为黄河口”,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红柽柳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田爱珍作为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负责活动报名,现场分配协调工作,工时象征性加1小时,郭向林作为本次活动总结,工时象征性加1小时。 活动时间:2021年7月17日 晚 18:20-21:30 活动地点:清风湖北门演出广场 活动负责人:田爱珍4.2小时 活动总结:郭向林4.2小时 志愿者:刘国明、张淑君、李克冰、徐乙云、史云晴、赵景奥、生俊杰、李雨桐、王紫璇、刘芳泽、佘梓涵、任爱洪、薛文睿、刘玉峰、吕景林、韩博成等16人各3.2小时 活动审核上传:韩博成1小时

活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