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心理夜话------学习那些事
编号 | 2018000729 | 服务区域 | 东城街道 |
服务地点 | 东营广播电台 | 所属团体 | 东营一道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魏* | 联系电话 | 1555382**** 0546-820**** |
服务时长 | 2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8-01-10 19:30:00 至 2018-01-10 21:30:00 |
2018年1月10日晚,二级心理咨询师魏新花老师做客东营广播电台心理夜话栏目,与主持人程楠一起,跟广大听众分享有关学习的话题,同时解答了听友和群友的提问。群主持人李月娴老师将节目内容同步转播到一道教育群,与群友分享嘉宾的解读,展开热烈讨论。 首先是热线提问: 孩子5年级了,写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一会玩这,一会玩那。当父母看不下去,进行警告或恐吓式的惩罚时 ,孩子会自动进入惩罚状态,而且当撤销惩罚时,他仍然坚持处于惩罚状态,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状况。 魏老师: 5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逐步进入成长过程中的第二次叛逆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2次叛逆。第一次是2-3岁的时候,第二次是青春期叛逆。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自己,成为独立的自己。第一次叛逆是为了获得身体的独立,赢得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第二次叛逆是为了赢得精神的独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相对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像大人一样的尊重,能够被平等的对待。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放弃自己的强势地位,尽量与孩子进行相对平等的交流,仔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自行完成自己的责任,也就是自己的学习任务。家长尽量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压迫孩子,指责孩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统一战线。同时家长要了解对孩子的教育和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家长需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坚定信心,做好孩子陪练的角色,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主持人提问: 有一位家长来信:孩子已经8年级了,上课就是睡觉,不学习,也不和同学老师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在家里说的停不住,到学校一句话也不说。做家长的很头痛,学习好不好已经不关心了,可是孩子这样下去,以后连正常的生活都成问题。问问魏老师该怎么办? 魏老师: 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有自闭症问题。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建议这位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一个测试,如果是方面的,通过行为训练进行调试。 我看到在家和家长交流很好,应该可以排除自闭症的情况,再评估一下看智力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成长问题了。 有一个案例,情况和这个案例差不多,这个孩子是6年级,在学校从小学开始,就不再和老师交流了,上课也不学习。经过了解,发现是家长教育的时候,孩子的性格内向,父母性格比较急,教育方式简单,小学的时候,因为学习问题,总是被批评,有时候会打骂,但,抛开学习时,又比较娇惯,所以孩子采用这种方式,干脆不学习了,父母干着急,没有办法。到咨询室之后,一开始咨询说任何话,也不回应,但观察他一直在听说话,有些会有表情,我呢,就开始和他逗着玩,一会熟悉起来后,就有了互动。回家后把在咨询室发生的事情都和父母 说了,第二次到咨询室的时候,就有了积极的互动,居然开始说话。对这个孩子,我们用的是行为训练,引导孩子在接纳、包容的环境下,打开和孩子交流的大门,实现第一步,让孩子回归到正常人际交往的生活中。 在对孩子训练的同时,首先是调整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把孩子的成长权利还给孩子。比如第一次咨询之后,要求妈妈首先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比如:过去孩子上学,都是妈妈催促孩子,现在,给孩子定一个最后出发时间,其他的时间,由孩子自己完成,一周之后,孩子自己定起床闹钟,自己准备上学的事情。然后再改变家长对自己说话的方式,由原来的无原则宠溺,调整为所有行为统一标准,树立孩子主动思维的习惯。比如说:孩子觉得这件事怎么做?慢慢让孩子改变这种任性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