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油城公益“忆传统,小油娃爱家园”志愿活动
编号 | 2018040658 | 服务区域 | 胜坨镇 |
服务地点 | 胜利村坨11井 | 所属团体 | 东营市胜利油城公益服务中心 |
联系人 | 梅* | 联系电话 | 1335664**** 1335664**** |
服务时长 | 4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8-10-13 07:30:00 至 2018-10-13 11:30:00 |
2018.10.13“忆传统,小油娃爱家园”志愿活动总结 杨靖童 我们很荣幸能参加“忆传统,小油娃爱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10月13日上午7点30分,油城公益文明少年团队的13名志愿者来到千吨井——胜利油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先进行了签到,然后带队的梅莉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中国第一口日产油最多的千吨井——坨11井的来历和千吨井精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口井1964年11月14日开钻,油层厚度112米,是当时东营地区所有油井中油层最厚的一口井。1965年1月31日上午,虽然天空飘着雪花,刮着6级大风,但人们满面春风,喜笑颜开。工委领导一声令下“放喷”,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油柱气体像条黄色巨龙,从井口腾空而飞,直冲云霄。喷油声震耳欲聋,石油芳香随风飘扬。当时用30毫米油嘴求产,24小时喷出油1134吨。坨11井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口千吨井,是石油工人争气井。大庆特大油田把“中国贫油国帽子”甩到太平洋,坨11千吨井打破了“华北无油论”。这口千吨井证明我们胜利了,这口井也在胜利村附近,也就成了胜利油田来历。 我们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回忆着老一辈石油人舍小家顾大家,战胜恶劣天气、克服各种困难,在盐碱滩上打出一口口油井,建成了胜利油田。8:10负责人分配今天的志愿活动主要任务。首先,我们怀着非常尊敬的心情擦拭着代表黑色石油的纪念碑基座,清扫纪念碑周围的杂物。了解的历史,我们更加认真的干活,同学们先把纪念碑上面浮灰清扫,然后又湿抹布擦拭一遍,换水、清洗、擦拭,来来回回好几遍,把纪念碑基座擦得闪闪发亮。然后开始清扫护栏周围杂物,同学们也都争先恐后,生怕落下一样。齐心合力把四周的杂物清扫干净,运送垃圾。虽已经是秋季,还是干得流下了汗水。 9:40同学围坐在纪念碑下喝水休息,相互交流着千吨井精神。 由于夏季刚过,纪念碑周围长满了杂草,10:00志愿者们又戴上手套,鼓足干劲,开始清洗杂草。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有的特别难拔,需要好几人一起使劲才能拔下来。有的同学没带手套,但也不怕脏,不怕累,跟着一起使劲拔,手都磨破了。有的同学把周围拔除的杂草一点一点运出围栏以外,有的同学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杂草,在这个过程中,梅老师边跟大家干活,边给我们讲老一辈石油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战胜各种考验的石油传统故事,让我们在劳动中领略了石油工人们的优良传统。 11:30结束活动,大家一个个灰头土脸的,但看着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千吨井场,心情特别自豪。我们用劳动向石油前辈证明,我们也是好样的。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小脸被晒得红彤彤的,但依然露出灿烂的笑容,真是累并快乐着!一上午的劳动让大家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我们要把好的传统继承传播下去,让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参加活动人员:姚咏成、崔家豪、赵明洋、汪郁欣、张嘉轩、黄琪绚、王瑜琦、王文伯、杨靖童、白宇尚熹、梅艳、郝莹莹、梅莉 活动负责人:黄琪绚加1工时 活动总结人:杨靖童加1工时 活动资料上传:张嘉轩加1工时 2018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