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晨阳学校扈老师10.27读书会
编号 | 2018043493 | 服务区域 | 东城街道 |
服务地点 | 晨阳学校教室 | 所属团体 | 东营市晨阳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扈* | 联系电话 | 1365546**** |
服务时长 | 3.5小时 | 活动日期 | 2018-10-27 08:00:00 至 2018-10-27 11:30:00 |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八点,东营市晨阳学校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扈国营老师跟往常一样来到教室,给孩子们举办周末读书会活动。 本期读书会扈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惠特尼发明轧棉机的故事 我们知道,宋末元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把崖州黎族妇女轧棉籽的轧车传到了内地,大大推动了内地纺织技术的更新,也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发展。无独有偶。1793 年,美国的伊莱.惠特尼也在他自己的国土上,发明了将棉花纤维从棉籽上剥离开来的机器一轧棉机。伊莱惠特尼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自幼跟随父亲学机械,对机械制造颇有天赋。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他日后发明轧棉机奠定了基础。当惠特尼到了十八九岁时,几年的机械制造实践使他日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日子一天天过去,惠特尼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用,越来越想念书了。 “不行。我必须到大学里学些真东西,单靠自己小打小闹永远不会有什么大长进。' 就这样,惠特尼靠着自己微薄的积蓄,进入了美国康乃狄格州的耶鲁大学。3年后,惠特尼毕业了。他离开了耶鲁,在一所中学执教。有一年暑假,惠特尼从纽约港搭上了驶向萨凡纳的轮船,在这楼船上,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凯楚琳。格林的出作短途旅行。商端。这位格林夫人夫人是个种植园主,同主,她的种植园就在距萨凡纳城几英里的地方。格林夫人的聘请。她高兴地邀在闲聊中,格林夫人对惠特尼户这请他作她的孩子他辞去了中学教师的们的家庭教师。惠特尼接受了工作,到格林夫人的种植园辅导她的孩子。当时,美国南方的经济开始走向种植园发展的道路。庄园主们在这块尚未被前人开是的土地上,大量使用从非洲大陆非法贩运来的黑人奴隶, 为他们种植棉花等各种农作物。其中,棉花是庄园主们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种植园住的时间一长, 惠特尼注意到,每到棉花收成时,黑人奴隶们显得特别疲惫,尤其是他们的双手红肿欲裂,酸痛难当。惠特尼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棉花收割时这一双双劳动的手会红肿异常,甚至指甲剥落呢? 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惠特尼,受好奇心的驱使,来到田间询问这里的黑人奴隶。原来,棉花收割后,要把棉花纤维和棉籽剥离开来,而这些工作都必须由奴隶的双手来完成。而且,这里的土地上只生长一种短纤维、 有着绿色棉籽的棉花,坚硬的棉籽牢牢地粘在棉桃里。为了剥离这小小的棉籽,一个黑人奴隶连续干上10个小时,也只能从3磅棉桃中剥出-磅棉花。 少年时代精于机械制造的惠特尼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设计出一种机械,使棉籽能从棉桃中自动快速地脱落呢? 格林夫人听了惠特尼的这个想法,非常高兴:“是啊, 如果谁能发明出这种快速剥离棉籽的机械,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可是,谁来发明呢?” “我来试试!”惠特尼答道。“你?”格林夫人有些意外。 “是的,我在上大学之前就从事过机械制造,我相信自己能不过,这需要夫人您的支持。” “我完全支持!”格林夫人高兴地说。 于是,在给孩子们上课之余,惠特尼抽出不少时间来考虑这件事。为了了解剥离棉籽的具体过程,他亲自来到棉田里仔细观察黑人奴隶的劳动,并动手体验这一技巧 。 在不断的摸索中,惠特尼熟练地掌握了剥离棉籽的方法。可是,怎样模拟手的剥离动作呢?这种机械该怎么设计呢?他一边比划着剥离的动作,一边想着该用什么样的机械装置来完成手的工作。 几番挫折之后,惠特尼终于在格林夫人的种植园里发明了这种机械。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装置,它利用带细钩齿的圆筒,和一对滚动的齿轴,在滚动中通过筛网将棉花抽出来。同时,有一把刷子不断地清扫滚动的圆简。它装在一个大木箱里,箱子上方有一个进料口,底部有一个出棉籽的地方,在箱子的外侧装有一个用手操作的摇把。惠特尼和格林夫人立刻在种植园里进行了试用。结果显示,这架简单的机械装置竟然可以提高50倍的工效。而且,从此黑人奴隶们不必用手直接剥落棉籽了 他们只要把棉桃放人进料口,摇动箱外的摇把,就可以轻松简便地完成这道加工工序。惠特尼把它命名为“轧棉机”。 随后,惠特尼的这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权。他与人合伙,开始制造更多的轧棉机。后来,他又设计了一种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每天可轧棉300~ 1000磅。 扈老师跟孩子们分享完成这个故事以后,让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交流,各抒己见。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这次读书会由家长志愿者王春霞负责编辑整理上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