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锦苑社区邻里帮“小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第337期
编号 | 2025063604 | 服务区域 | 胜利街道 |
服务地点 | 锦苑社区 | 所属团体 | 胜利街道锦苑社区邻里帮志愿服务队 |
联系人 | 高* | 联系电话 | 1386973**** |
服务时长 | 2小时 | 活动日期 | 2025-08-15 14:40:00 至 2025-08-15 16:40:00 |
2025年8月15日,14:40-16:40,锦苑社区邻里帮开展“小卫士”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群众分类认知不足、养成垃圾分类xi惯,改善小区环境,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同时提升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活动宣娅玟、邵俊皓、琚锦熙、魏永浩、高贤超、衣明涵、梁龙泽、张珈逸、李昭轩、刘文博10名志愿者参与。今天下午,天气相对凉爽,阴天没有太阳,更方便志愿者们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拿宣传页,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把纸上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讲解。面对老人,他们会指着宣传单上的厨余垃圾图示,结合“菜叶、果皮怎么装袋才不滴水”“剩菜里的骨头属于哪类”等生活问题,用方言拆解分类标准;遇到年轻人,则会结合“旧手机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快递纸箱需拆开投放”等场景,补充“1吨可回收物能减少3吨垃圾填埋”的数据,让抽象的“环保”变得具体。有位志愿者为了讲清“废塑料回收的价值”,特意在宣传单旁标注了“1个塑料瓶回收后可制成6个塑料杯”的小知识,这种“按需解读”的用心,让宣传跳出了“照本宣科”的局限。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宣传中的互动场景。一位居民指着宣传单上的“其他垃圾”类别提出疑问:“外卖餐盒里的汤汁没倒干净,还能算可回收物吗?”“您看,只要把汤汁倒进厨余垃圾桶,用纸巾擦净餐盒,它就属于可回收物了——就像咱们洗衣服要先去污,‘清洁’也是垃圾变资源的第一步。”这种结合实操的讲解,让居民不仅记住了分类标准,更掌握了操作方法。从“讲知识”到“帮实践”,宣传的过程成了“手把手引导”的过程。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志愿者手持宣传单的宣传,本质上是在搭建“认知”与“行动”的桥梁。宣传单上的分类列表是“标准”,而志愿者的讲解则是“转化”——我们用生活化的语言消除了专业术语的隔阂,用即时互动回应了实际困惑,让“垃圾分类”从印在纸上的规则,变成了能融入日常的行为。当一位居民在听完讲解后,主动拿出手机拍下宣传单,说“要回去教老伴儿”时,我真切感受到:有效的宣传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能激发“主动传播”的种子;志愿者的每一次讲解,都是在为“全民分类”的氛围添砖加瓦。
邻里帮“健康文明 有你有我”期待更多爱心人士的加入,我们们携手共进,让社区充满爱与温暖!
活动审核上传:侯冬旭+1小时;
志愿者:宣娅玟、邵俊皓、琚锦熙、魏永浩、高贤超、衣明涵、梁龙泽、张珈逸、李昭轩、刘文博(14:40-16:40)10人各+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