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中山社区读书会2016.11.23
编号 2016009769 服务区域
服务地点 二楼党建室 所属团体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和而不同心理志愿服务队
联系人 朱* 联系电话 1386473**** 1386473****
服务时长 2小时 活动日期 2016-11-23 19:00:32 至 2016-11-23 21:05:47
活动详情

2016年11月23日,首先,张秋香老师带领学员阅读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之“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的影响”这一部分。朱清林老师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期望,并对大家的困惑予以解答。一位女性家长做了如下发言:不觉间,孩子已经长到14岁。在这之前,从没怀疑过自己与孩子的沟通能力,也没怀疑过与孩子之间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认为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为人父母的天性意识及父辈带给的惯性思维方式足以应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谁曾想,伴随着孩子个性的独立、人格的完善、自尊心的增强,累积的问题日渐显现,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心理、性格、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中考和家庭生活。问题的出现致使活泼开朗、阳光乐观的孩子变得烦躁、敌对和抱怨,使快乐宽和的家庭氛围变得压抑紧张。出了什么问题?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使我不得不陷入苦恼和深思:问题出在哪儿?怎么才能解决?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中山读书会,了解到朱清林老师是中山读书会的心理咨询师和主讲人,在做心理咨询公益活动。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就此申请加入读书会,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指导和授课。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以“玩”的陪伴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三岁前的事情孩子长大后几乎没有记忆,就以为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除了知道吃,就是知道玩,认为三岁前的孩子只要有人照看,吃好玩好就行。对于孩子最重要的玩,在我的心里是无足轻重的。当孩子用渴望的眼神说:“妈妈陪我玩玩吧?”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不是“好的”,而是“自己玩”,也没感觉不对过,不懂得“玩”对于三岁前及成长中的孩子是多么重要。现在想来,因为家务琐事放弃了曾有的读书习惯,不再注重阅读对学习和爱的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多么的无知和错误!最近通过学习了解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那么有道理。对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这三个关键期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遗憾。三岁前孩子的成长方式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重要性格、人格的培育和形成阶段。以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多是三岁前陪伴方式不当或者缺少玩的互动从而影响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埋下的祸根,不是危言耸听。虽然现在孩子已经16岁,但还是爱的互动建设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二、孩子成长中出了问题,首先是家长出了问题。先出现了有问题的家长,后才出现有问题的孩子,通过学习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是我的教育观念、沟通方式等方面首先出现了问题。通过读书会的学习认识到:孩子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孩子不等于懂得尊重孩子。努力克服先前的错误做法,改掉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通过学习让我懂得,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放低身段,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从姿态、感情、行动上让孩子感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压制式的教育,有平等的感觉,有舒服的感觉,有父母可以成为朋友的感觉。教育就是培育孩子的精神长相,也是在培育自己的精神长相。我感觉,家庭在培育孩子的精神长相中担负着比学校更重要更主要的责任,耳濡目染,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过滤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孩子身上的精神“种子”,甚至贵族气质。我们就懂得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通过共情,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家庭氛围变得轻松快乐,原来所担忧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会让人耳目一新。三、与孩子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让读书成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通过朱老师分享他与自己孩子的交流方式和互动方式,让我感受到孩子从小在智慧型父母熏陶下的成长痕迹。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自然表达的支持、鼓励、肯定,在孩子遇到疑惑时的明智解答,在孩子与家长分享自己成果时,家长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孩子分享,你支持理解孩子的同时,也给孩子了解你的机会。慢慢地,朋友式的亲子关系自然建立。最近比较有感触的一件事:家里的电视有挺长一段时间没开了,家里变得安静了很多。我也不再依赖电视打发无聊的时间,空闲时间就看点书,但我没刻意对孩子说过什么。不久,孩子发现了这一点变化,问我:“妈妈你怎么不看电视了,喜欢拿本书看了呢?”我笑笑说:“不看了,感觉看书比看电视有意思。”我把过去想看没看的书找出来,摆出来,孩子看到了;我列了书单,最近购了几次书,是孩子需要的,也是我喜欢的,孩子也看到了。在安静的环境下,孩子变得比以前安静了,有耐心了,由硬邦邦的刺猬变得柔软了,懂得发现我想让孩子关注到的变化了,并产生了有效的交流。一次,孩子问我:“妈妈,你知道安德烈吗?”我说:“知道呀,他是龙应台的儿子呀,而且老公是德国人。”“咦?妈妈你知道呀?”有点意外的感觉。我说:“知道,我读过龙应台的书,她是台湾有名的作家,给安德烈写过很多信。怎么样?读书有点好处吧!”一次,跟孩子聊到三毛,很多印象很深的故事、人名以及对三毛故事及三毛本人的一些看法,聊了挺长时间,孩子眼里对我多了一点认同;又一次,聊到余秋雨及余秋雨的散文,我说了一些作品的内容并说余秋雨开辟了现代大散文,孩子问我为什么说余秋雨的散文是大散文?我说了我的看法,孩子认同,并兴奋地找出几本余秋雨的散文集来求证我的看法,最后认同了我的观点,孩子眼里对我又多了点认同;再一次,接孩子晚自习回家,一起伴读的两个孩子在交流今天政治课的内容: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参与了孩子的讨论和交流,并说出了宗教信仰不是迷信,共产党员不能信教等看法。另一个孩子说意外地说:“阿姨,你说的就是今天我们政治老师讲的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孩子接过话说:“别看我老妈平常看不出来,其实我老妈懂得还挺多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孩子眼里终于可以欣赏妈妈了,慢慢变否定为肯定。注意读点书,原来可以这么美好,让孩子喜欢,让自己安静,通过建立一点阅读习惯和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影响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还能继续保持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不错。 我们在社区的读书会为公益读书,我们只是把它作为宣传自己的平台,不收任何费用。

活动相册
参加志愿者(2人)
张*
2小时
z*
2小时